作者简介

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 , 1924—2014),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自1969年起担任《年鉴》杂志主编之一,并逐渐成为年鉴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他长期供职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在那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西欧中世纪史学者。勒高夫一生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三十多本专著,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其中,《中世纪的知识分子》(1957年)、《炼狱的诞生》(1981年)、《圣路易》(1996年),均已成为中世纪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也深刻影响了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

内容简介

《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历史是否有必要进行分期或断代。勒高夫从自己的对于中世纪史的研究出发,认为中世纪有必要与“文艺复兴”时期分别开来,长期以来他们之间所重叠的那一部分即15世纪史应该归属于中世纪的范畴。面对全球化思维,以及世界通史的研究倾向,勒高夫坚持要对历史进行分期,这样做能更好地让我们认清一种文明自身的发展轨迹、演变过程。


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 , 1924—2014),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自1969年起担任《年鉴》杂志主编之一,并逐渐成为年鉴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他长期供职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在那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西欧中世纪史学者。勒高夫一生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三十多本专著,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其中,《中世纪的知识分子》(1957年)、《炼狱的诞生》(1981年)、《圣路易》(1996年),均已成为中世纪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也深刻影响了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韧勉
    本书在翻译的行文层面非常通顺,但是在人名与书名的翻译中觉得有些地方是否需要核定一下翻译标准,另外个别行文非常诡异,比如一个半句之中没有冒号分割就直接空行出现引文。纵观全书发现即使是勒高夫这样的大师,讲述核心史学理论问题,主要还是在陈述了一大堆读书笔记后再引出观点,对比意大利文艺复兴兴起的诸多社会变化,其中许多特点可以跟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完成对比。本书是笔者重新上线录制的有声书,欢迎大家在喜马拉雅app上搜索书名聆听,并批评指正!02-21
  • NADPH
    先写"历史分期""文艺复兴""中世纪"的概念史,然后细化文学、艺术、宗教、经济、技术、政治、地理等的实际变迁情况,发现各不相同。那么"历史分期"就被瓦解了。然而勒高夫并非辨士,他知道"历史分期"这个东西"由于它的存在,人类在时段、时间中的组织和演变的方式变得清楚"。那么历史学家应该怎么做?应该在微观宏观连续性和断裂性中间调焦距进行均衡,比如"历史分期化只能运用于有限的文明领域之内",又比如弄一个新的"中世纪文艺复兴—现代"的分界。虽然是一本小书,但是勒高夫有意进行了全景式纲要式的研究,而方法论在本书中是被淡化的。内容已经隐含了勒高夫的态度。04-25
  • 甚小望远镜
    正文不到150页的一本小册子,看书名会以为是一部专门讨论历史分期问题的史学史或史学理论专著,但其实只是一本简单的史学随笔。关注的问题也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史学分期(例如黑格尔的四阶段论、马克思的五阶段论、沃格林的六阶段论之类),而只是众多史学分期中的一个问题: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勒高夫认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的断裂被过分夸大了,是被米什莱、布克哈特等史家所建构出来的(虽然这也基本上是常识了),勒高夫会更认同潘诺夫斯基的看法,文艺复兴是中世纪所经历的“历次复兴”中的最后一次,换句话说,只是中世纪的一部分;中世纪真正的结束是18世纪中叶。可以聊存一说。书中还讲了一个梗,le goff的意思是凯尔特语的铁匠,哈哈。02-04
  • 慕士塔格
    本书核心处理的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勒高夫将我们通常所说的文艺复兴视为漫长的中世纪的一个子时期,是中世纪最后一次“重生”,二者并非是对立的,而是经历了缓慢的过度。作者将中世纪的结束定在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百科全书》出版的时候。历史分期对于历史学家是必要的,但也要避免静止化地看历史,历史永远是流动的,演变的。01-25
  • 邝海炎
    历史分期会造成断裂,作者因此也强调连续性,主张把文艺复兴划为中世纪的一个子单元。这观点没什么新鲜的。整本书只有一句话可用,“历史学家必须掌握时间,同时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时间是变化的,历史分期对历史学家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有点无聊05-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